今年5月初走了趟溪頭大學湖步道後,終於讓自己認清了體力大幅衰退的事實,原本幾乎已不敢再嘗試步道之旅,但拗不過大兒子念念不忘的鼻頭國小及大海對我的呼喚,且見天氣陰沉,數日的大雨應該會讓很多人不敢貿然外出,於是全家殺往鼻頭角。
到達目的地時已中午時分,果然如我所猜測,今天出門的人不多,天氣涼爽,整理好裝備後馬上出發(無奈此時才發現竟漏帶了相機,無法為此行做下任何紀錄) ,首先到達鼻頭國小,兩個兒子忘情地玩懷念已久的遊樂設施,我則趁此盡情飽覽太平洋風光。
今日出發前就打算走走鼻頭角步道,等兒子們玩的差不多後便開始往步道前進,大兒子耘開始把注意力轉往路旁所見到的昆蟲,兩歲半的小兒子多多則跟著瞎起鬨,有他們的老媽在旁引導講解,我就趁機多觀覽海景。忽然老婆指著我的腳底問:
「那是什麼?」
低頭一看,腳旁的泥土地上有著一條好像蚯蚓但尺寸約有平常的3倍大的生物,正在讚嘆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蚯蚓時,老婆又開口說話了:
「不是,它沒有蚯蚓的環節而且體色似乎有花紋,看起來比較像蛇。」
再定睛一看,覺得她所說果然有理,此時此生物似乎感受到我們的關注開始往山壁移動,一移動更讓我確定它是一條小蛇。耘一聽是蛇馬上興起高度興趣,往正暫停下來觀察週邊狀況的小蛇靠近,於是一家人開始對此蛇品頭論足了起來,也許是講話聲又驚擾了它,小蛇又往山壁快速地移動,一下子便隱入了草叢中消失了蹤影。
大兒子對他人生8年多來第一次親眼看到的蛇,興奮地直嚷著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回家一定要把它記下來,也不忘刺激一下把蛇當成蚯蚓的老爸–我。為了解除從小在鄉下長大的我竟犯下此天大的錯誤所受到的刺激,只好趕緊催著他們繼續上路。
循著步道來到了三岔口,研究了一下路旁的指示牌:往右是燈塔步道,雖較平緩但需折返;往左是稜線步道,雖要爬上階梯卻是回到停車場之路,此時雙腳已有些酸軟,遂決定往左而行。果然此步道一路拾階往上,但景色也越見奇闊,又值陰天,頗有聲勢的海風陣陣吹來感覺奇特而難忘。此時多多已開始感到疲累吵著要抱了,只好和老婆兩個人輪流抱著他繼續上行。
好不容易到了步道頂的第一個涼亭,此時雙腳及雙手的疲勞都已經到了極限,便在涼亭中休息、喝水、搥搥腿,也趁此欣賞鼻頭燈塔在懸崖峭壁上之英姿及在峭壁上自在地吃草的羊咩咩。此刻吹著涼爽的海風,望著美麗的海景,深覺辛苦是絕對地值得的。
足夠的休息後繼續往前行,此時步道來到了稜線位置,兩側都是懸崖峭壁,雖然步道兩旁仍有頗寬的泥土平地,危險性並不高,但對於有輕微懼高症的我,仍有不小的心理壓力。只能死命的盯著步道階梯,一步一步故作輕鬆地通過此段,抵達第二個涼亭。
涼亭中佈滿了羊的排遺,幾乎已無人可立足之地,應該是在峭壁上的那群羊趁著無人時佔據此地所留下之戰利品,所以我們只在亭外稍作停留,便繼續前行。
第二個涼亭已經是整個海景觀賞的終點站,接下來的步道是一路往下的木棧板階梯,少了海風的吹拂,四周充滿了溼熱的空氣,與在稜線上的感覺截然不同。此時的注意力也由海景轉移到與兒子相同的昆蟲上了,一路上跟兒子們觀賞蝴蝶美妙的身影,很快的便到達了終點–鼻頭角漁港。
在漁港看了一下港內的小魚,回到車上便往福隆而去,買了福隆便當,找了一個可觀海景的停車區,一家人愉快地享受這遲來的午餐。回顧這段步道之行,比溪頭少了疲累卻多了更多的愉悅,成功的關鍵應在於天氣狀況的正確預估,避開了彷彿會吸取精力的艷陽,而得以盡興地享受步行及風景。讓我不禁興起以後要多走走步道的念頭,下定決心要多上網收集步道的資訊,再安排時間到各個步道參訪一番。而這次可謂是我步道生涯起點般值得紀念的旅程,也在此結束,一家人愉快地踏上歸程。
旅程日期:20050521
紀錄日期:20050923
人員:一家四口
行程:中壢 → 中山高 → 交流道 → 台二乙線 → 深澳 → 台二線 → 鼻頭角公園 ﹍ 鼻頭國小﹍ 稜線步道 ﹍ 鼻頭角漁港 ﹍ 鼻頭角公園 → 福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