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峨嵋獅頭山附近,是我一直關切的另一個步道群地點,但因其難度似乎較高,故至今僅走了短短的水濂橋步道,其他步道則一直過門不入,殊為遺憾,今天下定決心要挑戰最有名的獅山古道。
循著熟悉的道路來到獅頭山,但這次直接將車停在獅山步道起點的停車場,整理裝備時卻赫然發現竟忘了帶重要的相機了,只好捨棄拍照一念,專心的觀賞步道之美。
獅山步道的起點就是一處柏油路的大陡坡,兩旁有人工種植的觀賞花木,成群的鳳蝶正在其上翩翩飛舞,大兒子早就耐不住性子,拿著「捕蟲盒」追著蝴蝶往前跑,而我和老婆、小兒子則緩緩地開始上坡前進。
本以為爬過入口的斜坡後便可進入較平緩的泥土步道,但後來才知道,原來整個獅山步道以往是供車輛行駛的柏油路,路程幾乎一路上行,因為我本來就決定量力而為,不打算走完全程,所以以至靈霞洞的行程而言,整段路程幾乎都是在上坡,少有平緩路段,讓我大汗淋漓。
因為颱風剛過,步道上仍有風雨肆虐後的殘跡,而且溼度高,一路上有許多的小蟋蟀,受人驚嚇便成群跳躍,頗為壯觀。首先經過萬佛寺旁的石壁,感覺與前次前往的水濂洞很相似,只是規模小了許多。由於路旁有明確的里程標示,可以知道此處離起點僅數百公尺,但對我們這種「觀光客級」的人而言,一路的上坡實在是嚴苛的考驗。
經過萬佛寺後來到了兩戶人家,類似小雜貨店的人家無啥可記,但其周圍卻是各類昆蟲的天堂,我們在路邊的欄杆上發現了竹節蟲、綠瓢蠟蟬,地面上則發現了鍬形蟲。大兒子是第一次看到這些昆蟲,興奮不已,連小兒子都看的津津有味。
再往上行不久,來到了望月亭,我們決定進去休息一下。沒想到還沒走進亭子內,便在旁邊的樹上發現好幾隻獨角仙的蹤影,進到亭子裡又發現好幾隻,看來此處是獨角仙的聚集地了。兒子高興地圍著獨角仙觀賞,口中不斷地央求讓他帶幾隻回家養,雖然我覺得這些獨角仙確實都蠻漂亮的,但是仍然堅持「只觀賞,不帶走」的原則,讓它們仍回到屬於它們的大自然去。
一家人依依不捨地離開望月亭,繼續上行來到七星亭,七星亭旁有一條泥土小徑,指標標示為「七星木」,因為此刻已經疲累不堪,本想就轉進此步道,但又不知此步道前程如何,只好放棄,憑著剩餘的體力繼續往前行。後來翻查資料才發現這是六寮步道與獅山步道的交接處,雖然失之交臂,但當時的體力也已無法走完全程,只能留待下次再訪了。
再往上走來到金剛寺與靈霞洞的三岔路口,此處可遠觀山下街景,稍微觀覽一番後我們便取上道而行,沒多久便來到了靈霞洞的入口。我們並未進入靈霞洞參觀,只在入口的樹蔭下歇息一陣,逗弄著老婆發現的一隻大剪斯。此時我的雙腳已經疲累不堪,計算回程距離及小兒子的狀況,已經無法再往前行,於是便於此折返,沿原路下山。
雙腳疲累不堪時更能感受到下坡對雙腳的折磨,下滑的力量造成腳的壓迫,讓雙腳開始出現疼痛感,所以回程雖然時間花得較短,但卻更不輕鬆。兒子對獨角仙及綠瓢蠟蟬念念不忘,所以回程時我們仍在此兩處停留,也讓雙腳能得到更多的休息。老婆現學現賣地學著人家倒退走,似乎較能減少腳的疼痛,我則不敢輕易嘗試。
好不容易回到了起點,因為沿路里程標示清楚,也讓我對全家的步道里程極限有了約略的認識:此次總里程約四公里,坡度大,對我們夫妻倆已是極限,大兒子很顯然是全家腳力最好的,沿路又跑又跳,絲毫不顯疲態,小兒子視狀況而定,精神好時走上3公里似乎不成問題,狀況不好時,得又哄又騙才能勉強走上個2公里。對全家人腳力的評估結果,對我這個負責安排行程的人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往後安排行程將有一個較可靠的依據。
旅程日期:20050723
紀錄日期:20051005
人員:一家四口
行程:內壢 → 龍潭 → 台三線 → 峨嵋 → 獅山步道停車場 ﹍ 萬佛寺 ﹍ 雜貨店 ﹍ 望月亭 ﹍ 七星亭 ﹍ 靈霞洞 ﹍望月亭﹍雜貨店 ﹍ 萬佛寺 ﹍ 停車場 → 峨嵋